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于对Unix及Linux系统的任何版本,vi编辑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何介绍vi的地方进一步了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学会它后,您将在Linux的世界里畅行无阻。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果电脑一直哔哔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转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说吧!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3、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 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 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 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 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 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简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请记住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即可进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号表示一个数字,在冒号后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该行了,如输入数字15,再回车,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符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后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前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号输入字母「w」就可以将文件保存起来。
E) 离开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无法离开vi,可以在「q」后跟一个「!」强制离开vi。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这样在退出的时候还可以保存文件。
5、vi命令列表
1、下表列出命令模式下的一些键的功能:
h
左移光标一个字符
l
右移光标一个字符
k
光标上移一行
j
光标下移一行
^
光标移动至行首
0
数字“0”,光标移至文章的开头
G
光标移至文章的最后
$
光标移动至行尾
Ctrl+f
向前翻屏
Ctrl+b
向后翻屏
Ctrl+d
向前翻半屏
Ctrl+u
向后翻半屏
i
在光标位置前插入字符
a
在光标所在位置的后一个字符开始增加
o
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
ESC
从输入状态退至命令状态
x
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后的#个字符
X
(大写X),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前面的#个字符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dd
删除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yy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行
#yy
复制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p
粘贴
u
取消操作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2、下表列出行命令模式下的一些指令
w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
wq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并退出vi
q!
放弃所有修改,退出vi
set nu
显示行号
/或?
查找,在/后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n
与/或?一起使用,如果查找的内容不是想要找的关键字,按n或向后(与/联用)或向前(与?联用)继续查找,直到找到为止。
对于第一次用vi,有几点注意要提醒一下:
1、用vi打开文件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切换方法: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2、编辑好后,需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才能对文件进行保存,切换方法:按「ESC」键。
3、保存并退出文件:在命令模式下输入:wq即可!(别忘了wq前面的:)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果电脑一直哔哔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转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说吧!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3、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 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 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 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 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 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简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请记住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即可进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号表示一个数字,在冒号后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该行了,如输入数字15,再回车,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符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后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前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号输入字母「w」就可以将文件保存起来。
E) 离开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无法离开vi,可以在「q」后跟一个「!」强制离开vi。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这样在退出的时候还可以保存文件。
5、vi命令列表
1、下表列出命令模式下的一些键的功能:
h
左移光标一个字符
l
右移光标一个字符
k
光标上移一行
j
光标下移一行
^
光标移动至行首
0
数字“0”,光标移至文章的开头
G
光标移至文章的最后
$
光标移动至行尾
Ctrl+f
向前翻屏
Ctrl+b
向后翻屏
Ctrl+d
向前翻半屏
Ctrl+u
向后翻半屏
i
在光标位置前插入字符
a
在光标所在位置的后一个字符开始增加
o
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
ESC
从输入状态退至命令状态
x
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后的#个字符
X
(大写X),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前面的#个字符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dd
删除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yy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行
#yy
复制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p
粘贴
u
取消操作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2、下表列出行命令模式下的一些指令
w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
wq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并退出vi
q!
放弃所有修改,退出vi
set nu
显示行号
/或?
查找,在/后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n
与/或?一起使用,如果查找的内容不是想要找的关键字,按n或向后(与/联用)或向前(与?联用)继续查找,直到找到为止。
对于第一次用vi,有几点注意要提醒一下:
1、用vi打开文件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切换方法: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2、编辑好后,需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才能对文件进行保存,切换方法:按「ESC」键。
3、保存并退出文件:在命令模式下输入:wq即可!(别忘了wq前面的:)
su
su命令是最基本的命令之一,常用于不同用户间切换。例如,如果登录为 user1,要切换为user2,只要用如下命令:
$su user2
然后系统提示输入user2口令,输入正确的口令之后就可以切换到user2。完成之后就可以用exit命令返回到user1。
su命令的常见用法是变成根用户或超级用户。如果发出不带用户名的su命令 ,则系统提示输入根口令,输入之后则可切换为根用户。
如果登录为根用户,则可以用su命令成为系统上任何用户而不需要口令。
pwd
pwd命令也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命令之一,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
cd
cd命令不仅显示当前状态,还改变当前状态,它的用发跟dos下的cd命令基本一致。
cd ..可进入上一层目录
cd -可进入上一个进入的目录
cd ~可进入用户的home目录
su命令是最基本的命令之一,常用于不同用户间切换。例如,如果登录为 user1,要切换为user2,只要用如下命令:
$su user2
然后系统提示输入user2口令,输入正确的口令之后就可以切换到user2。完成之后就可以用exit命令返回到user1。
su命令的常见用法是变成根用户或超级用户。如果发出不带用户名的su命令 ,则系统提示输入根口令,输入之后则可切换为根用户。
如果登录为根用户,则可以用su命令成为系统上任何用户而不需要口令。
pwd
pwd命令也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命令之一,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
cd
cd命令不仅显示当前状态,还改变当前状态,它的用发跟dos下的cd命令基本一致。
cd ..可进入上一层目录
cd -可进入上一个进入的目录
cd ~可进入用户的home目录
简单一个Linux下的用户并非简单 useradd命令,其实你如果用心去查看 useradd 的Man文档你会有更的的发现。
【语法】adduser[必要参数][选择性参数]用户名
【功能说明】adduser指令根据指令行参数给系统添加用户,它的配置信息保存在/etc/adduser.conf文件中。如果调用时没有指定“--system”或“--group”参数,adduser指令在默认的情况下将添加一个一般用户。如果要添加一个系统用户请用“--symtem”参数,要添加一个用户组请用“--group”参数。
【参数说明】
必要参数具体说明如下:
参数 功能
-r|--system 创建一个系统用户
--no-creat-home 不创建用户的/home目录,即使它不存在
-q|--quiet 只显示警告信息和错误信息,不显示一般信息
--debug 用于调试
【语法】adduser[必要参数][选择性参数]用户名
【功能说明】adduser指令根据指令行参数给系统添加用户,它的配置信息保存在/etc/adduser.conf文件中。如果调用时没有指定“--system”或“--group”参数,adduser指令在默认的情况下将添加一个一般用户。如果要添加一个系统用户请用“--symtem”参数,要添加一个用户组请用“--group”参数。
【参数说明】
必要参数具体说明如下:
参数 功能
-r|--system 创建一个系统用户
--no-creat-home 不创建用户的/home目录,即使它不存在
-q|--quiet 只显示警告信息和错误信息,不显示一般信息
--debug 用于调试
生成word的代码
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header("Accept-Ranges: bytes");
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doc');
header('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测试.doc"');
生成excel的代码
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Header("Accept-Ranges: bytes");
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vnd.ms-excel");
Header("Content-Disposition:attachment;filename="测试.xls"');
但是导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导出excel,某列导出的是身份证号的话,打开excel文件以后会发现,身份证号自动采用科学计数法,无论如何修改该列属性,都无法实现自己的要求。网上有人说,先把该列属性改为文本以后,再输入就没有问题,实际操作excel确实如此,但是,php程序导出就无法做到了。也有人说,在身份证号前加单引号,试过也不行,最后在导出的身份证号数据前加空格问题解决,空格是html代码的空格.问题解决。
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header("Accept-Ranges: bytes");
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doc');
header('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测试.doc"');
生成excel的代码
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Header("Accept-Ranges: bytes");
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vnd.ms-excel");
Header("Content-Disposition:attachment;filename="测试.xls"');
但是导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导出excel,某列导出的是身份证号的话,打开excel文件以后会发现,身份证号自动采用科学计数法,无论如何修改该列属性,都无法实现自己的要求。网上有人说,先把该列属性改为文本以后,再输入就没有问题,实际操作excel确实如此,但是,php程序导出就无法做到了。也有人说,在身份证号前加单引号,试过也不行,最后在导出的身份证号数据前加空格问题解决,空格是html代码的空格.问题解决。
作者:smarteng
<input name="member.birth" type="text" value="1982-1-1" size="14" readonly onClick="showcalendar(event, this);" onFocus="showcalendar(event, this);if(this.value=='0000-00-00')this.value=''" />
1.readonly : 是让控件只读,不可以直接输入
2. onClick="showcalendar(event, this);" : 单击显示日历控件
3.onFocus="showcalendar(event, this);if(this.value=='0000-00-00')this.value=''" : 显示日历,并根据条件初始化日历控件的值
下载文件 (已下载 996 次)
<input name="member.birth" type="text" value="1982-1-1" size="14" readonly onClick="showcalendar(event, this);" onFocus="showcalendar(event, this);if(this.value=='0000-00-00')this.value=''" />
1.readonly : 是让控件只读,不可以直接输入
2. onClick="showcalendar(event, this);" : 单击显示日历控件
3.onFocus="showcalendar(event, this);if(this.value=='0000-00-00')this.value=''" : 显示日历,并根据条件初始化日历控件的值

以下是破解的国内某著名php下载系统做的license.php验证文件。源码如下:
license.php
<?php
//----------------------------
// 以下是域名: www.dzhope.com的授权码
$License = "299CCBQC19B7RBD16BA9D2A4K12579A659DMT27C8EZ7D915SC9552B297967D4D059087EC25A3D7DD154808B1C676D3D63F3A63E9EDABF57A8C54F96C82ECF47798344ED570DBEE2845D726738D75163FCD39EFE1AE18F317CA195E3FA18A7==ACE64==WDA3833324EA9C85C440ED1904ECEF0BA4EF420FFA86D5C0C77E4F72BAEC1B0D5A6810921F";
?>
chklicense.php
验证license.php的文件代码如下:
<?php
/*********************/
/* */
/* Version : 1.0 */
/* Author :jed */
/* */
/* */
/*********************/
function switch_str( $str )
{
$arr[0] = "5%R0Dqhlyhg";
$arr[1] = "eLKR1(1A0Lq";
$arr[2] = "uw)teDc9veP";
$arr[3] = "uaNueju&pPa";
$arr[4] = "sA:pWEYAs?q";
$arr[5] = ":pWEY:pWEYd";
$arr[6] = "0P7\$0lg#ws?";
$arr[7] = ")teDc)teDac";
$arr[8] = "PAkXyZe~n3P";
$arr[9] = "PAkadXyZe~n";
$arr['a'] = "jVtlsAXWqaa";
$arr['b'] = "dfjVtlsAXWq";
$arr['c'] = "jVtljVtljVt";
$arr['d'] = "Q3vn9G3HHWl";
$arr['e'] = "Qn9Gn)6HWlf";
$arr['f'] = "Q3vrn9GHWlf";
$arr['g'] = "n9G3H5nBy&f";
$arr['h'] = "XyZe~n3@ila";
$arr['i'] = "Q3XyZe~nWlf";
$arr['j'] = "Q3vrn)6HWlf";
$arr['k'] = "MBtn9G3H5nB";
$arr['l'] = "8Ce7unaHWlf";
$arr['m'] = "aO)WNJ3J3la";
$arr['n'] = "aO)WNJ3ssce";
$arr['o'] = "f?:0I2NiDC)";
$arr['p'] = "Q3vrn)6HWlf";
$arr['q'] = "f&HPW5bm9ya";
$arr['r'] = "8CeanE2NWlf";
$arr['s'] = "*TKS(9klasf";
$arr['t'] = "O)WNJ3kcOee";
$arr['u'] = "sAXWqO(M7qc";
$arr['v'] = "qO(M7qccCYQ";
$arr['w'] = "vrn)6HWHWlf";
$arr['x'] = "dfadaadeevf";
$arr['y'] = "G3H5nBy&8aV";
$arr['z'] = "eedaunE2Nqa";
if ( isset( $arr[$str] ) )
{
return $str;
}
return base64_encode( $str );
}
function numtostr( $num )
{
$arr[0] = "EQRAK";
$arr[1] = "QRAKA";
$arr[2] = "TZSB7";
$arr[3] = "WEYAS";
$arr[4] = "J3KCO";
$arr[5] = "LSAXW";
$arr[6] = "MBTN9";
$arr[7] = "H5NBY";
return $arr[$num];
}
function strtonum( $str )
{
$arr['EQRAK'] = 0;
$arr['QRAKA'] = 1;
$arr['TZSB7'] = 2;
$arr['WEYAS'] = 3;
$arr['J3KCO'] = 4;
$arr['LSAXW'] = 5;
$arr['MBTN9'] = 6;
$arr['H5NBY'] = 7;
if ( isset( $arr[$str] ) )
{
return $arr[$str];
}
return false;
}
function strfun( $i )
{
$fun[0] = "md5";
$fun[1] = "sha1";
$fun[2] = "base64_encode";
$fun[3] = "ord";
$fun[4] = "switch_str";
$fun[5] = "base64_encode";
$fun[6] = "sha1";
$fun[7] = "sha1";
$fun[8] = "md5";
$fun[9] = "switch_str";
$fun[10] = "sha1";
$fun[11] = "switch_str";
$fun[12] = "md5";
$fun[13] = "ord";
$fun[14] = "switch_str";
$fun[15] = "base64_encode";
$fun[16] = "sha1";
if ( isset( $fun[$i] ) )
{
return $fun[$i];
}
return "base64_encode";
}
function getlicence( )
{
global $License;
$domain = $udomain = strtolower( $_SERVER['SERVER_NAME'] );
if ( substr( $domain, 0, 7 ) == "http://" )
{
$domain = substr( $domain, 7 );
}
$domainarr = explode( ".", $domain );
if ( count( $domainarr ) == 2 )
{
$domain = "www.".$domain;
}
else
{
$allow = array( "download", "down", "software", "soft", "test", "v3" );
if ( in_array( $domainarr[0], $allow ) )
{
$domainarr[0] = "www";
}
$domain = implode( ".", $domainarr );
}
$domainarr = explode( ".", $domain );
$domain = "";
foreach ( $domainarr as $key => $val )
{
$domain .= $domain == "" ? strrev( $val ) : ".".strrev( $val );
}
$content = "";
$i = 0;
for ( ; $i < strlen( $domain ); ++$i )
{
$function = strfun( $i );
$content .= $function( $domain[$i] );
}
$content = strrev( strtoupper( $content ) );
if ( !file_exists( "../core/license.php" ) )
{
common::_error( "授权文件license.php 不存在!" );
}
require_once( "../core/license.php" );
$j = $numarr = "";
$jarr[] = 0;
$i = 0;
for ( ; $i < $License[0]; ++$i )
{
if ( $j == "" )
{
$j = ( $i + 1 ) * 5;
$j += 1;
}
else
{
$j += 25;
}
$numarr[$i] = $License[$j].$License[$j + 5].$License[$j + 10].$License[$j + 15].$License[$j + 20];
$jarr[] = $j;
$jarr[] = $j + 5;
$jarr[] = $j + 10;
$jarr[] = $j + 15;
$jarr[] = $j + 20;
}
$num = "";
if ( is_array( $numarr ) )
{
foreach ( $numarr as $key => $val )
{
$num .= strtonum( $val );
}
}
$MyLicense = substr( $License, 1 );
$GLOBALS['licensedomain'] = $udomain;
$GLOBALS['licensenum'] = $num = octdec( $num );
$numstr =decoct( $num );
$newnumstr = "";
$i = 0;
for ( ; $i < strlen( $numstr ); ++$i )
{
$newnumstr .= numtostr( $numstr[$i] );
}
$i = 0;
for ( ; $i < strlen( $newnumstr ); ++$i )
{
$j = ( $i + 1 ) * 5;
$content[$j] = $newnumstr[$i];
}
if ( $content == $MyLicense )
{
return $num;
}
common::_error( "授权文件license.php 中的授权码有误!" );
}
?>
license.php
<?php
//----------------------------
// 以下是域名: www.dzhope.com的授权码
$License = "299CCBQC19B7RBD16BA9D2A4K12579A659DMT27C8EZ7D915SC9552B297967D4D059087EC25A3D7DD154808B1C676D3D63F3A63E9EDABF57A8C54F96C82ECF47798344ED570DBEE2845D726738D75163FCD39EFE1AE18F317CA195E3FA18A7==ACE64==WDA3833324EA9C85C440ED1904ECEF0BA4EF420FFA86D5C0C77E4F72BAEC1B0D5A6810921F";
?>
chklicense.php
验证license.php的文件代码如下:
<?php
/*********************/
/* */
/* Version : 1.0 */
/* Author :jed */
/* */
/* */
/*********************/
function switch_str( $str )
{
$arr[0] = "5%R0Dqhlyhg";
$arr[1] = "eLKR1(1A0Lq";
$arr[2] = "uw)teDc9veP";
$arr[3] = "uaNueju&pPa";
$arr[4] = "sA:pWEYAs?q";
$arr[5] = ":pWEY:pWEYd";
$arr[6] = "0P7\$0lg#ws?";
$arr[7] = ")teDc)teDac";
$arr[8] = "PAkXyZe~n3P";
$arr[9] = "PAkadXyZe~n";
$arr['a'] = "jVtlsAXWqaa";
$arr['b'] = "dfjVtlsAXWq";
$arr['c'] = "jVtljVtljVt";
$arr['d'] = "Q3vn9G3HHWl";
$arr['e'] = "Qn9Gn)6HWlf";
$arr['f'] = "Q3vrn9GHWlf";
$arr['g'] = "n9G3H5nBy&f";
$arr['h'] = "XyZe~n3@ila";
$arr['i'] = "Q3XyZe~nWlf";
$arr['j'] = "Q3vrn)6HWlf";
$arr['k'] = "MBtn9G3H5nB";
$arr['l'] = "8Ce7unaHWlf";
$arr['m'] = "aO)WNJ3J3la";
$arr['n'] = "aO)WNJ3ssce";
$arr['o'] = "f?:0I2NiDC)";
$arr['p'] = "Q3vrn)6HWlf";
$arr['q'] = "f&HPW5bm9ya";
$arr['r'] = "8CeanE2NWlf";
$arr['s'] = "*TKS(9klasf";
$arr['t'] = "O)WNJ3kcOee";
$arr['u'] = "sAXWqO(M7qc";
$arr['v'] = "qO(M7qccCYQ";
$arr['w'] = "vrn)6HWHWlf";
$arr['x'] = "dfadaadeevf";
$arr['y'] = "G3H5nBy&8aV";
$arr['z'] = "eedaunE2Nqa";
if ( isset( $arr[$str] ) )
{
return $str;
}
return base64_encode( $str );
}
function numtostr( $num )
{
$arr[0] = "EQRAK";
$arr[1] = "QRAKA";
$arr[2] = "TZSB7";
$arr[3] = "WEYAS";
$arr[4] = "J3KCO";
$arr[5] = "LSAXW";
$arr[6] = "MBTN9";
$arr[7] = "H5NBY";
return $arr[$num];
}
function strtonum( $str )
{
$arr['EQRAK'] = 0;
$arr['QRAKA'] = 1;
$arr['TZSB7'] = 2;
$arr['WEYAS'] = 3;
$arr['J3KCO'] = 4;
$arr['LSAXW'] = 5;
$arr['MBTN9'] = 6;
$arr['H5NBY'] = 7;
if ( isset( $arr[$str] ) )
{
return $arr[$str];
}
return false;
}
function strfun( $i )
{
$fun[0] = "md5";
$fun[1] = "sha1";
$fun[2] = "base64_encode";
$fun[3] = "ord";
$fun[4] = "switch_str";
$fun[5] = "base64_encode";
$fun[6] = "sha1";
$fun[7] = "sha1";
$fun[8] = "md5";
$fun[9] = "switch_str";
$fun[10] = "sha1";
$fun[11] = "switch_str";
$fun[12] = "md5";
$fun[13] = "ord";
$fun[14] = "switch_str";
$fun[15] = "base64_encode";
$fun[16] = "sha1";
if ( isset( $fun[$i] ) )
{
return $fun[$i];
}
return "base64_encode";
}
function getlicence( )
{
global $License;
$domain = $udomain = strtolower( $_SERVER['SERVER_NAME'] );
if ( substr( $domain, 0, 7 ) == "http://" )
{
$domain = substr( $domain, 7 );
}
$domainarr = explode( ".", $domain );
if ( count( $domainarr ) == 2 )
{
$domain = "www.".$domain;
}
else
{
$allow = array( "download", "down", "software", "soft", "test", "v3" );
if ( in_array( $domainarr[0], $allow ) )
{
$domainarr[0] = "www";
}
$domain = implode( ".", $domainarr );
}
$domainarr = explode( ".", $domain );
$domain = "";
foreach ( $domainarr as $key => $val )
{
$domain .= $domain == "" ? strrev( $val ) : ".".strrev( $val );
}
$content = "";
$i = 0;
for ( ; $i < strlen( $domain ); ++$i )
{
$function = strfun( $i );
$content .= $function( $domain[$i] );
}
$content = strrev( strtoupper( $content ) );
if ( !file_exists( "../core/license.php" ) )
{
common::_error( "授权文件license.php 不存在!" );
}
require_once( "../core/license.php" );
$j = $numarr = "";
$jarr[] = 0;
$i = 0;
for ( ; $i < $License[0]; ++$i )
{
if ( $j == "" )
{
$j = ( $i + 1 ) * 5;
$j += 1;
}
else
{
$j += 25;
}
$numarr[$i] = $License[$j].$License[$j + 5].$License[$j + 10].$License[$j + 15].$License[$j + 20];
$jarr[] = $j;
$jarr[] = $j + 5;
$jarr[] = $j + 10;
$jarr[] = $j + 15;
$jarr[] = $j + 20;
}
$num = "";
if ( is_array( $numarr ) )
{
foreach ( $numarr as $key => $val )
{
$num .= strtonum( $val );
}
}
$MyLicense = substr( $License, 1 );
$GLOBALS['licensedomain'] = $udomain;
$GLOBALS['licensenum'] = $num = octdec( $num );
$numstr =decoct( $num );
$newnumstr = "";
$i = 0;
for ( ; $i < strlen( $numstr ); ++$i )
{
$newnumstr .= numtostr( $numstr[$i] );
}
$i = 0;
for ( ; $i < strlen( $newnumstr ); ++$i )
{
$j = ( $i + 1 ) * 5;
$content[$j] = $newnumstr[$i];
}
if ( $content == $MyLicense )
{
return $num;
}
common::_error( "授权文件license.php 中的授权码有误!" );
}
?>
很多人都以为htmlentities跟htmlspecialchars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格式化html代码的,我以前也曾这么认为,但是今天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这两个函数在格式化带有英文字符的html代码的时候基本没啥问题,但是htmlentities对中文字符也不放过,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是中文字符部分变为一堆乱码。当时做英文站的时候根本就没觉察到这个问题,而今天公司的一个收藏站却因为有有非英文字符而出现了问题,我最终查出来是htmlentities这个函数的问题,同时我也找到了htmlspecialchars这个函数。
对于这两个函数,php手册上都是英文做的解释,其中在htmlentities函数的说明部分有这么一段英文:
This function is identical to htmlspecialchars() in all ways, except with htmlentities(), all characters which have HTML character entity equivalents are translated into these entities.
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两个函数虽然基本功能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在里面的。再仔细看htmlspecialchars函数里面的一段话:
这两个函数在格式化带有英文字符的html代码的时候基本没啥问题,但是htmlentities对中文字符也不放过,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是中文字符部分变为一堆乱码。当时做英文站的时候根本就没觉察到这个问题,而今天公司的一个收藏站却因为有有非英文字符而出现了问题,我最终查出来是htmlentities这个函数的问题,同时我也找到了htmlspecialchars这个函数。
对于这两个函数,php手册上都是英文做的解释,其中在htmlentities函数的说明部分有这么一段英文:
This function is identical to htmlspecialchars() in all ways, except with htmlentities(), all characters which have HTML character entity equivalents are translated into these entities.
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两个函数虽然基本功能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在里面的。再仔细看htmlspecialchars函数里面的一段话:
在php.ini的配置文件中,有个布尔值的设置,就是magic_quotes_runtime,当它打开时,php的大部分函数自动的给从外部引入的(包括数据库或者文件)数据中的溢出字符加上反斜线。
当然如果重复给溢出字符加反斜线,那么字符串中就会有多个反斜线,所以这时就要用set_magic_quotes_runtime()与get_magic_quotes_runtime()设置和检测php.ini文件中magic_quotes_runtime状态。
为了使自己的程序不管服务器是什么设置都能正常执行。可以在程序开始用get_magic_quotes_runtime检测设置状态秋决定是否要手工处理,或者在开始(或不需要自动转义的时候)用set_magic_quotes_runtime(0)关掉。
magic_quotes_gpc设置是否自动为GPC(get,post,cookie)传来的数据中的'"\加上反斜线。可以用get_magic_quotes_gpc()检测系统设置。如果没有打开这项设置,可以使用addslashes()函数添加,它的功能就是给数据库查询语句等的需要在某些字符前加上了反斜线。这些字符是单引号(')、双引号(")、反斜线(\)与 NUL(NULL 字符)。
应用实例见代码:
PHP代码
// 去除转义字符
function stripslashes_array($array) {
if (is_array($array)) {
foreach ($array as $k => $v) {
$array[$k] = stripslashes_array($v);
}
} else if (is_string($array)) {
$array = stripslashes($array);
}
return $array;
}
@set_magic_quotes_runtime(0);
// 判断 magic_quotes_gpc 状态
if (@get_magic_quotes_gpc()) {
//如果已经打开了magic_quotes_gpc,则去掉转义字符,防止双重转义
$_GET = stripslashes_array($_GET);
$_POST = stripslashes_array($_POST);
$_COOKIE = stripslashes_array($_COOKIE);
}
当然如果重复给溢出字符加反斜线,那么字符串中就会有多个反斜线,所以这时就要用set_magic_quotes_runtime()与get_magic_quotes_runtime()设置和检测php.ini文件中magic_quotes_runtime状态。
为了使自己的程序不管服务器是什么设置都能正常执行。可以在程序开始用get_magic_quotes_runtime检测设置状态秋决定是否要手工处理,或者在开始(或不需要自动转义的时候)用set_magic_quotes_runtime(0)关掉。
magic_quotes_gpc设置是否自动为GPC(get,post,cookie)传来的数据中的'"\加上反斜线。可以用get_magic_quotes_gpc()检测系统设置。如果没有打开这项设置,可以使用addslashes()函数添加,它的功能就是给数据库查询语句等的需要在某些字符前加上了反斜线。这些字符是单引号(')、双引号(")、反斜线(\)与 NUL(NULL 字符)。
应用实例见代码:
PHP代码
// 去除转义字符
function stripslashes_array($array) {
if (is_array($array)) {
foreach ($array as $k => $v) {
$array[$k] = stripslashes_array($v);
}
} else if (is_string($array)) {
$array = stripslashes($array);
}
return $array;
}
@set_magic_quotes_runtime(0);
// 判断 magic_quotes_gpc 状态
if (@get_magic_quotes_gpc()) {
//如果已经打开了magic_quotes_gpc,则去掉转义字符,防止双重转义
$_GET = stripslashes_array($_GET);
$_POST = stripslashes_array($_POST);
$_COOKIE = stripslashes_array($_COOKIE);
}
Output Control 函数可以让你自由控制脚本中数据的输出。它非常地有用,特别是对于:当你想在数据已经输出后,再输出文件头的情况。输出控制函数不对使用 header() 或 setcookie(), 发送的文件头信息产生影响,只对那些类似于 echo() 和 PHP 代码的数据块有作用。
我们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对Output Control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Example 1.
<?php
ob_start(); //打开缓冲区
echo \"Hellon\"; //输出
header("location:index.php"); //把浏览器重定向到index.php
ob_end_flush();//输出全部内容到浏览器
?>
所有对header()函数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函数会发送一段文件头给浏览器,但是如果在使用这个函数之前已经有了任何输出(包括空输出,比如空格,回车和换行)就会提示出错。如果我们去掉第一行的ob_start(),再执行此程序,我们会发现得到了一条错误提示:"Header had all ready send by"!但是加上ob_start,就不会提示出错,原因是当打开了缓冲区,echo后面的字符不会输出到浏览器,而是保留在服务器,直到你使用flush或者ob_end_flush才会输出,所以并不会有任何文件头输出的错误!
我们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对Output Control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Example 1.
<?php
ob_start(); //打开缓冲区
echo \"Hellon\"; //输出
header("location:index.php"); //把浏览器重定向到index.php
ob_end_flush();//输出全部内容到浏览器
?>
所有对header()函数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函数会发送一段文件头给浏览器,但是如果在使用这个函数之前已经有了任何输出(包括空输出,比如空格,回车和换行)就会提示出错。如果我们去掉第一行的ob_start(),再执行此程序,我们会发现得到了一条错误提示:"Header had all ready send by"!但是加上ob_start,就不会提示出错,原因是当打开了缓冲区,echo后面的字符不会输出到浏览器,而是保留在服务器,直到你使用flush或者ob_end_flush才会输出,所以并不会有任何文件头输出的错误!